健康常識
消除瘧疾:謹防境外輸入
瘧疾與艾滋病、結核病被認為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公共衛(wèi)生問題。它廣泛流行于熱帶、亞熱帶及溫帶邊緣地區(qū),是重要的蚊媒傳染病。其中寄生于人體的有間日瘧原蟲(Plasmodium.vivax)簡稱Pv、惡性瘧原蟲(Plasmodium.falciparum)簡稱Pf、三日瘧原蟲(Plasmodium.malariae)簡稱Pm、及卵型瘧原蟲(Plasmodium.ovale)簡稱Po四種,分別引起間日瘧、惡性瘧、三日瘧和卵型瘧。近幾年我省已沒有本地感染的的瘧疾病例,監(jiān)測發(fā)現的瘧疾病人全為輸入性,大多來自非洲,少量來自東南亞國家。
瘧原蟲的發(fā)育繁殖需要經過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兩個世代,分別在脊椎動物和媒介按蚊兩個宿主體內交替進行。四種人體瘧原蟲的生活史基本相似,均分為紅細胞外期、紅細胞內期和孢子增殖期三期。人為中間宿主,蚊為終宿主。
瘧疾傳播媒介是按蚊。中華按蚊、嗜人按蚊、微小按蚊、大劣按蚊和日月潭按蚊是傳播瘧疾的主要媒介。廣東省的傳播媒介主要是嗜人按蚊、微小按蚊、中華按蚊和日月潭按蚊。
人體對各種瘧原蟲普遍易感,非瘧區(qū)人群進入瘧區(qū)比瘧區(qū)人群更易感染瘧疾。人對瘧原蟲的不同階段都有一定的先天抵抗力。除先天性抵抗力外,人感染瘧原蟲后普遍會得到一定的獲得性免疫,但維持時間不是很長,感染次數越多,免疫力則相對增加。
瘧疾病人的主要臨床癥狀包括:發(fā)冷、發(fā)熱(體溫超過37.5℃),并伴有畏寒、頭痛,但無其它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癥狀,熱型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發(fā)作特征、出汗;肝脾腫大;貧血。診斷依據是:臨床癥狀明顯;最近(15-20天內)來自瘧區(qū)或到過瘧區(qū);曾于瘧疾傳播季節(jié)在瘧疾流行區(qū)住宿或有輸血史;血涂片查見瘧原蟲;用抗瘧藥治療并證實有效等。
瘧疾預防:根據按蚊的吸血活動主要在晚上進行的特點,對無免疫力的醫(yī)務人員或密切接觸者,主要加強自我防護,堅持做到不露宿,正確使用蚊帳,盡量避免被按蚊叮咬。必要時可口服預防藥或藥物浸帳進行防護。為了避免蚊蟲叮咬,到現場(特別是野外)工作盡量不穿短袖衣褲,必要時在手腳處涂上驅蚊油。對無免疫力的人員在進入流行嚴重的疫區(qū)時,可預先口服2片氯喹,以后每10天口服一次。
(來源:
http://www.cdcp.org.cn/gdsjbyfkzzx/lm1js/201506/fa40864d35904909aee1e012ffd0ed5a.shtml)
上一篇: 防災減災科普知識——防災減災十條法則
下一篇: 【健康科普】當寶寶遇上手足口病……